闲来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闲来随笔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闲来随笔 1来来回回,我也走过了好几个城市,背着行囊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了这座城市,那年在宁波火车站买了第二天回重庆的火车票,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找了附近最便宜的旅馆住下,旅馆虽然脏了点但好在还不失雅兴,那天晚上笔记本电脑系统也崩溃了,只好带回重庆修了,在夜色下的旅馆外走了走,还算灯火辉煌,但人群很乱人很复杂,没人理我没人和我说话,我一个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始害怕孤单起来。
今天早上起来脑海里想起那年背着行囊一个人在宁波火车站茫然不知所去的我,心里还有点后怕,如今生活也算安定下来了,不用再向过去那样四处流离,那也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不想离开重庆,我爱这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故事,不管去那座城市,去干嘛,先了解品读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带着文化带着历史,到哪都会是温暖的,到哪我们都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不会有陌生感排挤感,不需要做读过上千本书的学者,也不用有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只要我们闲暇时在书海遨游那么几分钟就会有一种无形中的力量,一个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需要这种力量。
听着歌曲写下了这些段不成文的句子,本来是想用说说的方式写出来的,但发现要写的还挺多的,我也不知道想要表达 ……此处隐藏3244个字……。像是手中的代码,反反复复几行的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初学者的项目一向不被看好,学姐也只是笑笑,能划水混分便好,就算有再多的想法,终归被能力所限制,层层递分下的任务逐步拆解,变成无关紧要的步骤,尽管如此,还是妄图做到最好。当然,往往不被别人理解。
此时不免会想起人们思维模式的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偏差。足够有趣,但也足够麻烦。
尤其清晰地认知到差异所在,却无法通过对方能够理解的层面与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候。这时往往不再进行区分上的表达,因为经此生出的再多强调都是没有意义的。
好比有些人将情感当作体验世界的方法,而有些人将理性作为辅佐意识的工具。虽然透彻分析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并不难,但模式运作生出的细节往往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像新奇的玩具,有时又像是怪物,无法理解。
对精神由内而外的分析结构使理解他人变得容易,但从未降低过被理解的难度。与针对性的理性推测相比,具有普适性的情感感知才是社交中最得利的法宝。本质的感受在礼仪表现中抹去,一切都可以在外部行为的交互中看起来和谐而舒适。
理论上可以,但并不适合。如同递归算法,简洁清晰,却每每在时间复杂度上被否定。
消息弹窗的响起一向毫无规律,大数据也无法预测它的到来,眼睛因习惯黑暗后受到刺激而眯起,太阳穴刺痛着。
面前的代码依旧杂乱无章,自己选的路,到底还是要走完。
被生活压抑着快要窒息的人本就没有任何依靠。唯有靠着自己微乎其微的力量拼命向上爬,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哪怕只有一点一滴的自由。
狼狈不堪,歌颂的却仍是大风和烈酒,还有孤独的自由。
这大概便是生命本身,混沌不堪的生命本身,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本身。